学术信息

TeaTime学术活动系列邀请报告(195)

来源:理学院 发布日期:2022-06-24

报告题目:超重核稳定岛的初步理论探索

人:张鸿飞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报告时间:2022628 14: 3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报告人简介:

张鸿飞,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飞天学者”入选者。2001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原子核物理及核技术专业,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2006年到2021年在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06年到2015年期间,多次访问意大利核物理研究院南方实验室。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的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聚焦于超重核合成与性质的研究。近几年将机器学习引入到原子核理论的研究,已经成功应用于原子核质量及阿尔法衰变的研究,正在将机器学习应用到核反应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40篇,引用近2000,两次获英国皇家物理学会高被引作者奖。担任教育部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工业教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射线束技术分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还担任Phys. Lett. B, Phys. Rev. C, J. Phys. G, Eur. Phys. J. A; Nucl. Phys. A, Chinese Physics C等期刊审稿人。

 

报告摘要:

超重核的研究是探索原子核电荷与质量上限的唯一途径,合成新的超重核、特别是相对稳定的超重核,有望在核物理、核化学、核材料、原子物理、核能及核技术等领域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形成新的前沿交叉学科,有力推动科学的发展,攀登超重核稳定岛是人类的科学梦想之一。超重核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确定稳定岛的位置,当前不同的理论模型预言的稳定岛中心位置并不相同。该报告将从超重核的结构、衰变与合成三个方面探索稳定岛的中心位置,从不同的角度确定来确定稳定岛上的双幻核,为将来实验上合成稳定岛上原子核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