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2021年4月14日09:00—11:00
报告地点:明达楼221会议室
专家组主要成员介绍:
1. 马余刚院士,中科院应用物理所副所长
马余刚, 1968年3月出生,理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7年度),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高能核物理前沿研究)负责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兼任上海市物理学会理事长,上海市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亚洲核物理联合会理事,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主编、Chinese Physics Letters副主编、Nuclear Physics News (International), Symmetry国际编委等;曾任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中高能及极端相对论的重离子碰撞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核物质的液气相变和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相变,反物质原子核的探测与性质;奇异核束物理的实验与理论,主要研究奇异核结构和性质以及用奇异核束进行的核反应研究;开展激光-核物理,伽马光核物理研究;有关物理学与复杂性的交叉学科等。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度、2001年度)、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2015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4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年度)、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牡丹科学奖、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等多项奖励和荣誉。
2. 许甫荣教授
1984北京大学学士学位,1987北京大学硕士学位,1993北京大学博士学位,1995-2000先后在瑞典皇家理工大学和英国萨里大学博士后;2000起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主任、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美国奇特核物理理论研究所(CUSTIPEN)执行主任、北京大学–兰州重离子国家实验室联合核物理中心主任、兰州重离子国家实验室理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核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与核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兰州重离子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核技术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原子核物理评论》编委等。
3. 刘玉斌
刘玉斌,男,1964年10月出生,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物理。曾任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院长、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理论力学》负责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南开大学物理学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北地区工作组主任委员,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成员。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委。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理论物理专款学术领导小组委员。全国高校理论力学研究会理事长,物理类力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督学。科研方向为理论力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D)《Nuclear Physics》(B)《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等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