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理学之光教学论坛系列报告(6)

来源:理学院 发布日期:2019-11-05


报告题目: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报告人:郭海 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罗昔贤 教授(大连海事大学)

时间:11月6日(星期三)14:10

地点:1-201

报告内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报告人简介:

郭海,博士、教授、博导。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大,2005-今在浙江师大物理系工作。入选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校“双龙学者”特聘教授。

研究领域一直为新型稀土光学功能材料,在白光LED光转换材料,稀土掺杂的氟化物微晶玻璃,玻璃中Ag成分的发光及其与稀土离子、过渡族金属离子的能量传递,上转换发光材料与发光机理等方面研究比较深入,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颇有影响力。2004 年至今,在J. Phys. Chem. B, J. Mater. Chem. C, Opt. Lett., Opt. Express, J. Am. Ceram. Soc., J. Alloy Compd., J. Electrochem. Soc., Nanotechnology, Opt. Mater., J. Lumin.等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80余篇,被引用31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397次,H 因子为33。并成为Adv. Opt. Mater., J. Mater. Chem. C,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Nanoscale, Opt. Lett., Opt. Express, Appl. Phys. Lett., J. Phys. Chem. C, J. Am. Ceram. Soc., J. Lumin.等期刊的审稿人。

2015年开始担任陶瓷类国际著名期刊J. Am. Ceram. Soc.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2018年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已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19名,其中3位获省优秀毕业生称号,9位获校优秀毕业生称号,5位毕业生在国内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

 

罗昔贤,博士、男,1969年生,大连海事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9)委员,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库首批入库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获得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大连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另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1个)、863计划项目(3个,主持1个)、国家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1个)、“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个)、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1个)等国家项目9项。申请专利39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30项,国外发明专利5项,已获授权专利34项(其中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发明专利各1项),3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优秀专利奖。发明成果在建筑装饰、交通运输、军事设施、消防安全、日用生活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取得经济效益超过6 亿元。在Nanoscale, Phys. Chem. Chem. Phys., J. Am. Ceram. Soc., J. Alloy. Compd., Ceram. Int., J. Lumin., J. Mater. Res., Mater. Res. Bull., Opt. Mater., Mater. Lett., Phys. Status Solidi A, 中国科学, 科学通报等刊物上发表SCI检索论文70 余篇。出版著作2 部。